渊源
东吴大学的渊源可以追溯到监理会在苏州和上海开办的几所学校。1871年,美国基督教监理会(监理会于1939年与美以美会合并改名为卫理公会)在苏州十全街设立存养书院,1879年迁至天赐庄,并改名博习书院(TheBuffingtonInstitute)。后并入上海中西书院(theAnglo-ChineseCollege,1882年创办)。
东吴大学实际上是在苏州的宫巷中西书院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1895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惨败,激发了年轻人学习西方知识的热情。1896年,苏州监理会宫巷教堂牧师孙乐文(D.L.Anderson)为回应一群年轻的中国学者学习英语的要求,在苏州开办了宫巷中西书院(KungHangSchool),第一批学生有25人。到1898年11月,学生已超过100人。
创办
1899年,监理会决定在苏州开办一所大学。1900年12月该校董事会在上海组成,孙乐文被选举为新大学的首任校长。新大学取名为东吴大学堂,当时成立文理,医和神学三科,辛亥革命后改称东吴大学。1901年6月24日,在美国田纳西州以“CentralUniversityinChina”名称注册。
1901年3月,宫巷中西书院迁入天赐庄博习书院旧址,东吴大学堂正式开学,成为美国基督教在中国建立的早期教会大学之一。开办之初,只设中学班,学生不足百人。到1905年开始招收12名大学生。该校西学课程大体仿效美国大学,国学则自作安排,分设有文理,医和神学三科和附中数所(分别位于苏州、上海和湖州)。
发展
1904年东吴大学增设医科。
1907年东吴大学首次授予毕业生学士学位(中国第一个文学士学位(沈伯甫))。
1908年东吴大学在美国田纳西州注册名称改为“SoochowUniversity”。
1909年东吴大学颁授三个医学士学位,后未继续(1912年医科撤销)。
1910年东吴大学增设神学科。
1911年3月,孙乐文去世,校董会选举同一宗派的上海中西书院的校长葛赉恩(J.W.Cline)为东吴大学的新校长。这一任命也就使上海中西书院与东吴大学合并组成了东吴大学的文理科。当时大学生人数为50名左右。
1912年东吴大学颁授第一个神学学士学位(同年神学科撤销)。
1915年东吴大学于上海昆山路中西书院原址设立法科。颁授第一个理学士学位。
1917年东吴大学颁授中国第一个硕士学位(徐景韩)。
1918年东吴大学颁授第一个法学士学位。
1927年文理科、法科分别更名为文理学院及法律学院。
1928年东吴大学开始招收女生。颁授第一个法学硕士学位(金兰孙)。
1929年文理学院分为文学院及理学院。自此东吴大学设有文、理、法三个学院。文学院及理学院在苏州,法学院在上海昆山路。
“复校”
1949年,国民党政府迁台。东吴大学在台校友倡议复校,1951年筹组董事会,于台北市汉口街借屋设东吴补习学校,设法政、商业、会计及英文四科。1954年台湾当局“教育部”以东吴补习学校办学绩效卓著,核准先行成立台湾东吴大学恢复法学院,设法律、政治、经济、会计四系并附设外国语文学系,为台湾地区第一所私立大学。1957年购得士林外双溪土地七甲加上士林镇公所赠与之土地共十五甲,此时石超庸校友接任院长,积极推动建校事宜。
两年内完成第一栋教学大楼(宠惠堂)及学生活动中心。1961年全校由台北市汉口街迁到外双溪现址。至此东吴师生终于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美丽校园。在台复校的过程艰辛坎坷,卫理公会及美国基督教高等教育联合会未予支持,物质条件极其窘困。但在董事会苦心奔走,海内外校友及教会热诚捐助下,东吴依然坚守严谨校风踏实办学,为东吴学子树立了良好的典范。
东吴大学在台复校后的关键成长期
迁入外双溪校区后的二十年,是东吴大学在台复校后的关键成长期。历经石超庸(任期1957~1968)、桂崇基(任期1968~1969)及端木恺(任期1969~1983)三任校长。石校长任内全心致力教学水准的提升,学生成绩采严格的淘汰率,为学校奠立稳定的根基。1969年“教育部”终于核准东吴大学恢复大学建制。
端木校长接任后则积极开创发展,任内增设十二个学系、七个
台湾东吴大学经过过去二十年的耕耘,已成为一结构完整的综合性大学。此时期的台湾东吴大学发展为两个校区。外双溪校区位于文化风景区,安置文、外语及理三学院;城中校区位于政经文化中心,安置法、商两学院及推广部。两校区均属台北市的精华区域。东吴大学已演变成一有特色、有内涵、有制度的精致大学。历任校长致力于提升学术研究能力、拓展与国际及大陆的学术交流、推行校务运作制度化,并与社区建立良好互动关系。东吴与附近中小学形成一校群彼此支持。台湾地区各地校友会、系友会及校友总会亦相继成立。
公元二千年东吴庆祝建校一百年,展望未来台湾东吴大学仍将秉持“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的校训精神,以“教育而得天下之英才”的办学理念,培育“朴实热诚坚毅,专业通识宏观”的青年学子。不仅要维护学校作为人才培育的胜境,更在新世纪致力发展成为学术研究的清源。
恢复与发展
1951年东吴大学(苏州)旅台同学会推动在台复
1954年7月,教育部以东吴补习学校办学绩效卓著,核准先行成立东吴大学恢复法学院,设法律、政治、经济、会计四系并附设外国语文学系,为台湾第一间拥有私立大学建制的学院,也是第一个设立会计系的大学。
1957年购得士林外双溪土地七甲加上士林镇公所赠与之土地共十五甲,由石超庸校友接任院长,积极推动建校事宜。
1958年3月开始迁入位于台北市郊外双溪之新校址。
1969年奉准恢复完全大学建制,随后逐步增设各学系与学院。
2000年东吴大学与同源的苏州大学同庆建校一百年。
2004年由前“行政院副院长”刘兆玄接任校长,即展开多项重大校园制度及建设更新,将东吴明确定位为“一流的教学大学”,连续2年获得“教育部”教学卓越计划2亿多新台币,为公私立排名第一。也获得政治系校友、富兰克林证券总裁刘吉人捐赠1亿元作为人社院学生双修商学院之奖学金,这也是东吴在台复校53年来,金额最高的一笔捐款。
2008年外双溪校区第一教学研究大楼及第二教学研究大楼落成,为东吴大学带来新纪元。
2008年刘兆玄出任“行政院院长”后,副校长马君梅暂代校长一职。10月15日黄镇台教授接任校长。
2010年台湾东吴大学(SoochowUniversity)与江苏苏州大学(SoochowUniversity)同庆建校一百一十周年。
东吴国际超级马拉松
东吴大学自1999年开办东吴国际超级马拉松24小时赛来,除2000年、2006年因故停办2次外,年年都吸引各国好手前来竞技。1999年,林义杰、江丽纹在东吴分别创下全岛男子、女子第一个24小时赛的纪录-220公里、138公里(男子组纪录保持人为陈俊彦,纪录244公里:女子组纪录保持人为邱淑容,纪录206公里);2002年,日籍的关家良一更在东吴创下亚洲24小时赛的新纪录-266.275公里!东吴大学举办的超级马拉松赛事,除受到全球热爱马拉松好手的重视,东吴大学配合举办的睡衣派对、志工服务,也让参与的同学、参赛者与社会大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2007年东吴国际超马重新复办。
东吴政治系事件
首位政治学系主任(1954-1958)张佛泉亦是与胡适,雷震共同参与《自由中国》创刊的灵魂人物。傅正则兼任《自由中国》半月刊编辑(1971-1991任教于政治系),于1956年在该刊出版“祝寿专刊”后4年,被警备总部以涉嫌叛乱逮捕。政治系自此遭情治单位长期监视。1981年,校园内出现第一份由学生出资发行的联合班刊《蓄艾》,发表他们对各种政治问题的看法,遭到校方下令停刊。隔年,政治系学生又发行一份《东吴政治月刊》,因为刊登党外杂志《深耕》的广告,也遭撤销发行。1982年11月9日政治系学生组织的“政治系学会”,为二年级同学举办台北市议会旁听活动,当天下午正好国民党籍议员和党外议员各有一个小组进行质询,于是,该学会的学艺组就委托党外市议员谢长廷办理手续,集体前往旁听。之后情治单位,指控黄尔璇带领大批学生到议会听党外议员的质询,并且数度带领学生鼓掌。身为政治系二年级学生的导师黄尔璇,于隔年5月遭校方“解聘”。政治系遂被“教育部”勒令减班重创,直至1983年新任主任郭仁孚到任才逐步回复。
东吴大学校徽的设计包含中英文校名及校训。红黑二色原是法学院的校徽颜色,反映了当时强调铁血精神的时代背景,其后红与黑则成为东吴的校色,如今校色更有新的诠释,红色象征热诚,黑色象征坚毅与包容。
东吴大学是先有英文校训,后才有中文校训。英文校训UntoaFull-GrownMan出自新约圣经以弗所书第四章第十三节,寓意「教育成人」;1929年校政部会议通过杨永清校长提议,以「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为中文校训。
1935年以前校歌
(一)
葑溪之西,胥江之东,广厦万间崇。
恁栏四望,虎丘金鸡,一例眼球笼。
东吴东吴,人中鸾凤,世界同推重。
山宝海涵,春华秋实,声教暨寰中。
(二)
皇皇母校,共被光荣,羡我羽毛丰。
同门兄弟,暮云春树,记取古吴东。
东吴东吴,人中鸾凤,世界同推重。
山宝海涵,春华秋实,声教暨寰中。
(三)
天涯昆弟,一旦相逢,话旧故乡同。
相期努力,敬教劝学,分校遍西东。
东吴东吴,人中鸾凤,世界同推重。
山宝海涵,春华秋实,声教暨寰中。
1935年以后校歌
(一)
天开图画,地秀山湖,佳胜蔚东吴。
人杰地灵,云兴霞起,黉序创宏图。
中西文艺,并蓄兼输,国运待昭苏。
古今完人,天地正气,更勉以同符。
(二)
资筹中美,经始规模,堂厦峙姑苏。
道契大同,教无畛域,一体治洪炉。
致知格物,学应时需,中外早驰誉。
古今完人,天地正气,更勉以同符。
(三)
茫茫禹域,整顿匡扶,责任在吾徒。
法治兴邦,培才沪上,几辈已前驱。
经纶政法,理国嘉祺,群治最相须。
古今完人,天地正气,更勉以同符。
(四)
春风广被,化雨沾儒,永念系东吴。
天涯一室,气求声应,同乐共艰虞。
辅国维材,广才维学,众望注东吴。
古今完人,天地正气,更勉以同符。
1963年以后校歌
(一)
双溪潆秀,绿筹平旷,胜境立宫墙
德智兼修,中西融贯,救世遇贤良
东吴旧誉,台湾继刱,圣道必弘扬
古今完人,天地正气,日月看重光
(二)
桃李争荣,春风和畅,弦诵乐无量
博爱胸怀,自由思想,行健达坚强
东吴旧誉,台湾继刱,圣道必弘扬
古今完人,天地正气,日月看重光
(三)
风雨鸡鸣,晨钟敲响,英俊共升堂
科学新知,心灵修养,蔚起树乾纲
东吴旧誉,台湾继刱,圣道必弘扬
古今完人,天地正气,日月看重光
(四)
海阔天高,前瞻开朗,志气自轩昂
敬业乐群,开来承往,国运进隆昌
东吴旧誉,台湾继刱,圣道必弘扬
古今完人,天地正气,日月看重光
法政界
蒋孝严-立法委员、前外交部长、前行政院副院长、前总统府秘书长。
章孝慈-前东吴大学校长、国民大会代表。
城仲模-大法官、前司法院副院长、前法务部长。
刘三锜-前行政院主计长、教育部会计长、育达商业技术学院校长。
吴英昭-前最高法院检察署检察总长
陆润康-前财政部长(1984-1985)、大安银行董事长。
白培英-前财政部长(1992-1993)、中原大学董事会董事长。
王荣周-财政部次长、财政部国库署署长、法务部调查局第二位文人局长
程家瑞-东吴大学法学院院长、驻希腊大使、亚洲国际航空法暨太空法学会会长、巴黎国际太空法高等研究院院士
胡正尧-外交官、驻巴拿马大使、驻巴拉圭大使、驻玻利维亚代表、外交部中南美司司长(政治系59级)
李德武-前行政院退辅会副主委、行政院七组组长、交通部首席参事、司长。
李念祖-中华民国、美国律师、理律法律事务所副执行长。
吴新兴-中华民国驻菲律宾大使、行政院侨委会副主委、海基会副秘书长、国立成功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所教授
陈金让-总统府资政、国民大会秘书长、考选部部长。
谢志伟-东吴大学德文系教授、前新闻局长(2007-2008)、前驻德代表(2005.5-2007)。
黄文-司法院司法人员研习所所长、司法院副秘书长。
赖杉桂-经济部中小企业处处长(2001年-)、经济部商业司副司长(1998年-2000年)。
叶维铨-总统府第一局局长、行政院研考会综合计划处处长、国家档案局筹备处副主任。
詹志宏-前陆委会企划处长兼海基会副秘书长。
鹿笃瑾-行政院主计处副主计长(2008-)。
颜宗明-行政院国科会新竹科学园区管理局局长、行政院研究发展考核委员会专门委员、行政院劳工委员会科长
戴立宁-前财政部金融司司长、前首席参事、前保险司司长、前证管会主委、前财政部次长、华侨商业银行前任董事长、现任中国上海上投摩根基金管理公司独立董事(经由上投摩根股票型基金的招募说明书中得知)。
罗淑蕾-台湾会计师,台北市会计师公会理事长,2007年递补担任亲民党不分区立委,2008年起任国亲联盟不分区立委。
郑文龙-法律扶助基金会发起人、2008年陈水扁家庭密帐案委任律师。
陈云南-法务部参事、南投、新竹地检署检察长。
邓振中-经济部政务次长、中华民国驻世界贸易组织代表团副代表、驻美国代表处副代表、行政院大陆委员会副主委(法律系63级)
洪昭男-监察院监察委员(2008年-)、立法委员(1981年-2005年)、外交部科长、驻美国领事。
卓荣泰-前总统府秘书长。
徐鸿志、许新枝-前地方首长(桃园县、新竹市)。
林政则-新竹市长、前立法委员、中华大学创办人之一、康宁大学创办人之一。
张宏陆-前板桥市市长(政治系)
张廖万坚-台中市市议员(政治系)
陈莉茵-财团法人罕见疾病基金会常务董事、台湾弱势病患权益促进会理事、美国小麦协会台湾事处执行秘书(政治系)。
徐中雄、洪玉钦、彭绍瑾、许渊国、周伯伦、张清芳、郑三元-现任、前任立法委员。
吴美龄-台湾高雄地方法院检察署检察官。
工商界
辜濂松-企业家、总统府顾问、中华民国(台湾)无任所大使。
辜仲谅-企业家、中国信托总经理。
刘吉人-富兰克林证券投资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董事长暨总经理、坦伯顿国际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首席代表暨董事总经理。(政治系66级校友)
杜英宗-花旗环球台湾区董事长、美国高盛公司(GoldmanSachs)纽约总部副总裁、和运租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金山-会计师、Deloitte台湾勤业众信会计师事务所集团副董事长。
王正一-桂冠实业董事长。
宋文琪-怡富资产管理台湾区总经理、JP摩根集团董事总经理、怡富大中华区共同基金行销部经理。
宋光夫-奇美食品、奇菱科技董事长。
何月欣-乔山健康科技(股)公司副董事长(世界第四大的国际专业运动健身器材集团)。
杜总辉-前建弘投信董事长。
张良士-中华航空公司副总经理。
张清添-台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洪启仁-安侯建业联合会计师事务所执行董事。
高文津-高杰建设公司董事长。(政治系64级)
高树煌-前统一证券总经理。
高志诚-台湾联合物流公司总经理。
蔡木霖-台湾省烟酒公卖局董事长(2006年-)
翁建仁-宏碁全球资深副总裁。
张教华-味全公司总经理、味全食品事业群副总经理。
陈盛山-华信航空董事长(政治系75级)
陈调铤-科准科技公司董事长、工研院课长、美商益华科技研发经理、国科会国家系统芯片设计中心研发组长、思源科技副总、思源科技基金会执行长
黄彦钧-Dominos达美乐披萨台湾区总经理。
赖春田-会计师、PwC台湾资诚会计师事务所所长、亚太固网董事长、前国防工业发展基金会监事、资诚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主席。
薛明玲-会计师、PwC台湾资诚会计师事务所所长。
李燕松-会计师、PwC台湾资诚会计师事务所副所长。
陈永清-会计师、PwC台湾资诚会计师事务所副所长。
魏永笃-会计师、勤业众信会计事务所总裁。
黄明富-中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台塑公司财务经理。
萧裔芬-中天新闻主播、鸿海精密工业集团总裁特助、财团法人永龄教育慈善基金会发言人。
蔡慧贞-知本形象设计公司总经理
媒体艺术界
查良镛-知名小说家,笔名金庸。
王昆义-自由时报撰述委员。
王淑丽-德文系毕,前TVBS文字记者、新闻主播与气象主播、三立记者。
王浩-台北市议员、中视新闻部记者。
朱延平-电影、电视导演。
于美人-中文系毕,电台主持人、电视主持人。
廖福顺-中天新闻部总监。
石怡洁-国贸系毕,八大1台主播、新闻部副主任、前台视记者主播、环球电视台记者主播。
邱瑗-国家交响乐团执行长(2006年-)、加拿大温哥华英皇学院学务长。
邱秀珍-传讯中天、环球、三立、东森新闻台主播、新闻节目主持人、庞建国前妻。
路寒袖-国家文化总会《新活水》总编辑(2005-)、台湾日报副总编辑兼艺文中心主任(1995-2005)、国家台湾文学馆《台湾文学馆通讯》总编辑
施福珍-儿童文学作家、第六届铎声奖音乐教育特别贡献奖(1988)。
姚若龙-名作词人,至目前为止发表国、台语歌词共一千余首。
阿盛-中国时报副刊编辑、名作家。
黄致祥-英文中国邮报社(ChinaPost)社长兼发行人。
张干琦-摄影家、马格兰协会会员(Magnum)、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orldPressPhoto)首奖、尤金·史密斯奖(W.EugeneSmithAward)。
周盛渊-中时媒体集团总经理、中国时报发行人、中天董事长、中视总经理。
陈静兰-年代新闻主播、前台视新闻部文字记者、主播、中天新闻主播。
谢明智-日文系毕,中视日语新闻翻译、主播。
陈中申-音乐家、台北市立国乐团指挥(1992-2003)、1992年全国十大杰出青年、1998年中兴文艺奖音乐奖。
颜兰权-新锐导演,《无米乐》(2004)、《地震纪念册》(2002)。
粟奕倩-曾主持华视教学部“莒光园地”、“每日一字”,是中华民国国军官兵最熟悉的主持人之一。
叶佳修-作曲人、校园民谣奠基人之ㄧ。
蔡郁洁-经济系毕,东森晨间新闻主播,曾任TVBS新闻部记者、华视新闻部记者。
顾名仪-TVBS新闻主播、飞碟电台记者、编播。
万仁-电影导演,《儿子的大玩偶》(1983)、金马奖编剧奖作品《油麻菜籽》(1984)。被视为台湾新电影重要导演之一。
苏显达-小提琴家、台北爱乐管弦乐团首席。
李圣杰-中文系毕,音乐人,网球国家代表队选手。
阮丹青-知名广播节目主持人,音乐人。
利菁-知名节目主持人,艺人。
刘谦(魔术师)-日文系毕,知名魔术师,艺人。
赵虹乔-会计系毕业,乔杰立家族旗下女团七朵花的团长,前R&B组合的团员,艺人。
刘品言-台湾二人女子团体Sweety成员之一,艺人。
魏蔓-国贸系毕业,台湾知名模特,艺人。
田金益-台湾法学杂志总经理,总编辑。
林廷遥-诚品股份有限公司法务经理,中国法律评论主编。前台湾法学杂志执行总编辑。
学术界
周质平-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中心(EastAsianStudiesProgram)主任、教授。
胡楚生-新加坡南洋大学(后改为南洋理工大学)助理教授、国立中兴大学中文系教授。
孙同文-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助理教授(1992-1996年)、国立暨南国际大学公行系教授。(政治系70级校友)
袁鹤翔-香港中文大学英语系主任、教授、前国立政治大学、国立台湾大学、东吴大学讲座教授。
梁国源-宝华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清大经济学系系主任、经济研究所所长。(经济所校友)
许舒翔-环球科技大学校长。(政治系校友)
李肇修-国立台南艺术学院校长(2007-)、台湾史上最年轻国立大学校长。
曾育裕-国立台北护理学院副校长、前总务长、前学务长。
王毓正-国立成功大学法律学系暨研究所教授。(法律系)
朱心蘅-逢甲大学财务金融学系教授。(经济系校友)
王伟勇-国立成功大学中国文学学系主任、研究所所长、东吴大学总务长、主任秘书。
王韶滨-国立中兴大学会计学研究所助理教授、元智大学助理教授。
王永一-国立嘉义大学通识教育中心教授。
吴志光-天主教辅仁大学法律学系公法学教授。(法律系)
吴重礼-中央研究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前国立中正大学政治系教授。
吴明上-义守大学大众传播学系教授。
吴睿人-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法律系校友)
吕炳宽-东海大学公行系副教授、前中台科技大学副教授。
邱志淳-世新大学行政管理学系助理教授。
江惜美-铭传大学应用中文系主任、台北市立师范学院语文教育系教授、辅导组主任。
沈有忠-东海大学政治系助理教授。
胡龙腾-世新大学行政管理学系教授、台湾透明组织知识管理部主任。
尹章华-国立台湾海洋大学法律研究所代所长、消费者文教基金会执行董事兼消费者报道杂志社社长。
余启民-东吴大学法律系副教授、东森国际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法务处主管。(法律系)
李玲玲-东吴大学法律系民法副教授。(法律系)
李复甸-世新大学法学院院长。(法律系)
李金城-国立高雄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李建良-中央研究院法律研究所筹备处研究员、国立台湾大学法律系兼任教授(法律系)
林诚二-东吴大学法律系民法教授、前国立中兴大学法律学系教授兼系主任。
林琼珠-东吴大学政治系助理教授。
林建隆-东吴大学英文系教授、诗人、“流氓教授”(曾管训、提报流氓)。(英文系)
武永生-铭传大学法学院院长。
庄修田-中原大学室内设计系副教授、台湾室内空间设计学会(创会)理事长。
庄国铭-暨南国际大学公共行政与政策学系助理教授、中国文化大学政治系助理教授。
张五岳-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教授。(政治系)
张火庆-国立中兴大学中文系教授。
张晓风-国立阳明大学教授、国家文艺奖、中国时报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中山文艺奖得奖人。
张曼娟-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助理教授、教育部“文艺创作”小说首奖、中华文学奖得奖人。
廖玉蕙-国立台北教育大学语文与创作学系教授、中国文艺协会文艺奖章、中山文艺创作奖、中兴文艺奖章。
张堂锜-国立政治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中研所博士班)
徐仁辉-世新大学经济学系主任、前台北县政府财政局局长。
黄常仁-国立高雄大学法律系刑事法学教授、前主任。
黄介正-淡江大学战略所所长、陆委会副主委、美国战略暨国际研究中心(CSIS)资深研究员、美国布鲁金斯研究院研究员(政治系)。
黄焕荣-铭传大学公共事务学系教授、主任。
超顺文-国立台湾大学日本语文系主任。
董保城-国立政治大学前总务长、法律系教授。考试院考选部政务次长。
詹炳耀-国立云林科技大学科技法律研究所助理教授
廖文焕-中国文化大学法律系主任教授。
廖森茂-中原大学电子学系主任、教授。
蔡定平-国立台湾大学物理系教授(物理系72级)。
蔡志方-国立成功大学法律学系暨研究所所长。
蔡伟铣-东海大学行政管理暨政策学系助理教授。
周天-中原大学财经法律系主任。(法律系)
袁鹤龄-国立中兴大学国际政治研究所所长、中华台商研究学会副理事长、夏潮基金会董事、若水堂图书公司总监、东海大学政治所兼教授
卓惇慧-文藻外语学院英文系教授。
杨志弘-铭传大学大众传播学系主任、所长、传播学院院长、前中时报系记者、撰述委员、执行副总编辑。
杨桢-东吴大学法律系教授、前法学院长、前发展处长(法律系)
游志诚-国立彰化师范大学国文系教授、前主任。
程明修-东吴大学法律学系行政法学助理教授。(法律系)
陈子平-东吴大学法律学系刑法学教授。(法律系)
陈立刚-东吴大学政治系副教授、东吴大学发展处处长。
陈俊明-理论与政策季刊总编辑、国家发展研究院研究处处长、世新大学行政管理学系教授。
陈丽君-东吴大学助理教授。
陈瑞崇-东吴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
陈荣传-国立台北大学法律学系教授。
陈美华-东海大学社会系助理教授。
陈炳昆-世新大学日文系主任、教授。
陈艳红-中央警察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主任、教授。
蒋美华-国立彰化师范大学国文系教授。
成永裕-东吴大学法学院长、东吴大学法律系副教授、律师(法律系)
蒋丽君-国立成功大学政治系教授、树德科技大学国际企业与贸易系主任。
潘维大-东吴大学法学院长、教授、前学生事务处长。(法律系)
潘怀宗-东吴大学兼任副教授、教授,国立阳明大学副总务长、仪器中心主任、主任秘书、副教授、教授(化学系)
潘秀菊-国防大学国防管理学院法律学系主任、教授
苏文郎-国立政治大学日本语文系主任、前东吴大学推广部日文班主任。
苏伯显-国立政治大学企管系教授兼政大公企中心主任(政治系)。
钟芳珍-淡江大学日本语文学系副教授、成人教育部日语中心主任。
罗清俊-国立台北大学公行系副教授、淡江大学公行系副教授、前中台科技大学讲师。
刘兆祐-国立台北大学、台北市立师范学院教授、主任、所长、东吴大学讲座教授。
刘如熹-国立台湾大学化学系教授、工业技术研究院工业材料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主任。
刘书彬-东吴大学政治系副教授、树德科技大学助理教授。
郑冠宇-东吴大学法律系副教授、前中华比较法学会秘书长、中国文化大学法律系专任副教授。(法律系)
阎振瀛-国立成功大学外文系教授、前文学院院长。
廖元豪-政治大学法律学系助理教授。(法律系)
徐耀南-铭传大学经济系系主任